目前,海东地区已进入全面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、推进“三大历史任务”和“在八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”目标、加快“四个发展”的关键时期,文化建设也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。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,切实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和紧迫感,自觉把文化发展繁荣作为发展这一“要务”的重要内容,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海东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,使文化软实力成为加快海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。
立足于河湟文化特色,推动河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,使文化产业成为海东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一是加快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业。以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为重点,大力开发民族刺绣、民族服饰、民间剪纸、民间雕刻、黄河奇石画等工艺品、旅游纪念品。以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为引领,建立河湟文化产业集聚区,促进各种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,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经营,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。
二是加快发展民族歌舞演艺业。各县要加快成立或加强专业演出团队建设,地区将在各县的基础上成立海东的文化演出团队,加大精品民族歌舞剧目的创作,推出特色鲜明、市场认可、群众喜爱、有影响力的文化剧目。
三是加快打造以民族风情为主的文化旅游业。着力打造乐都彩陶文化艺术节、循化撒拉族文化艺术节、民和桃花节和三川纳顿艺术节、互助丹麻“六月六”花儿艺术节等文化旅游知名品牌。
四是加快发展民族民俗餐饮业。深入挖掘土族、撒拉族等民族的餐饮文化,推介反映地域特色、文化内涵、有一定竞争力的民族饭、民族宴,把发展民族民俗餐饮文化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。
五是加快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。要认真贯彻“保护为主、抢救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方针,加大投入,理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体制机制,实施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和明长城遗址的保护项目,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。要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和挖掘整理,积极开展成果编纂,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。加强传承基地建设,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、传习所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